泰合抗血栓口溶膜新藥 TAH3311 向美國提新藥查驗登記申請 拚明年上市
興櫃生技股泰合(6467)1日宣布,已於美國時間9月30日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提交全球首創的TAH3311抗血栓口溶膜新藥查驗登記申請(New Drug Application, NDA),最慢明年下半年爭取在美國上市,搶攻年261億美元市場商機。
新藥
興櫃生技股泰合(6467)1日宣布,已於美國時間9月30日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提交全球首創的TAH3311抗血栓口溶膜新藥查驗登記申請(New Drug Application, NDA),最慢明年下半年爭取在美國上市,搶攻年261億美元市場商機。
生華科(6492)16日宣布進軍全球免疫療法抗癌新藥領域!旗下突破性候選藥物 Pidnarulex(CX-5461) 將由國際製藥巨擘賽諾菲(Sanofi)與再生元製藥(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)提供已上市的PD-1抑制劑 Cemiplimab(商品名 Libtayo)聯合使用,針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難治性微衛星穩定型結直腸癌(MSS CRC)進行第1/2期人體臨床試驗。
逸達(6576)26日公告,旗下治療前列腺癌新劑型新藥CAMCEVI 三個月劑型,通過美國FDA上市審查,由於後續還須取得J-Code等流程,預期正式上市並貢獻營收會落在今年底。該藥由授權夥伴Intas 美國子公司Accord 負責市場銷售。而逸達在取證與藥品正式上市時,都有機會取得里程碑金,未來並有銷售分潤。
回台掌舵中裕(4147)17年,即將卸任董事長的張念原表示,生技產業機會雖好,但新藥成功率就是10~20%,要勇於接受失敗並尋找適合發展的方向。他認為,台灣生技業還是要從製造業開始,新藥研發則要以短打求上壘,且要引進外資來拓展視野,增加新契機。
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推估,2050年全球每年新增癌症人數將超過3,500萬人,其中有64%來自亞洲。儘管全球過去十年間已有460種創新藥上市,但真正能在一年內引進OECD國家者僅約16%,且只有29%被納入保險給付。亞洲地區的新藥上市時間甚至延遲達三年,顯示創新治療在可及性與負擔能力上仍面臨嚴峻挑戰。
國邑*(6875)16日公告,治療系統性硬化症(Systemic Sclerosis;簡稱SSc)吸入新藥L608,繼美國FDA後,再獲歐盟藥品管理局(EMA)孤兒藥認定。總經理甘霈指出,受惠美歐罕病政策支持,正積極洽談潛在國際授權與合作機會,與策略夥伴共同拓展全球市場版圖。
華安(6657)13日宣布首次參加「COMPUTEX 2025」展,並將於InnoVEX新創區展示AI新藥研發成果,呼應本次大會主題「AI NEXT」。總經理陳翰民表示,華安已建立起專屬的AI老藥新用(AI Drug repositioning)開發平台,目前已找到多個具有發展潛力的專案項目,今年將展開研究驗證並申請AI藥物相關的專利保護,進而打造全新的商業授權模式,引領公司進入新的成長階段。
網站內容受光鹽智慧財產權保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