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AI 驅動新藥開發趨勢與實例】(免費講座)
本講座特邀美商圖策生技有限公司 陳逸庭 人工智慧研發處長,分享「AI 驅動新藥開發趨勢與實例」,全面掌握AI 在藥物開發中扮演的角色與應用,盼能對有志投入和深耕此領域者有所參考和助益。
新藥開發
本講座特邀美商圖策生技有限公司 陳逸庭 人工智慧研發處長,分享「AI 驅動新藥開發趨勢與實例」,全面掌握AI 在藥物開發中扮演的角色與應用,盼能對有志投入和深耕此領域者有所參考和助益。
巨生醫(6827)新藥開發大報捷!總經理許源宏表示,旗下治療攝護腺癌新劑型新藥MPB-1734,獲美國FDA同意以生物相等性試驗(BE)橋接,並透過505(b)(2)法規途徑取證。另外,肝細胞癌診斷新藥MPB-1523,也力拚年底申請美、中三期臨床並啟動授權,兩款新藥都規畫2028年申請新藥查驗登記(NDA)藥證。
全福生技(6885)為進軍眼科新藥市場,董事長林羣2日表示,今年共將推動四項眼科新藥的臨床試驗,其中有三項進入二期臨床試驗,至於最受關注的乾眼症新藥BRM421,已完成新劑型配方改良,優先展開新配方劑量效應臨床試驗,將於今年下半年提交美國第二次三期臨床試驗申請。
首家AI新藥股-思捷優達-KY(7829)預計在3日以每股參考價35元登上興櫃。思捷優達執行長曾宇鳳表示,公司鎖定中樞神經疾病用藥,有四款產品開發中,進度最快的是治療多重系統退化症(MSA)的主力產品YA-101,已進行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,預計明年第三季完成75名患者收案。
博太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今(24日)舉辦首次針對投資機構與媒體的說明暨參訪活動,詳細介紹植物新藥的全球趨勢、國際市場變化以及台灣的發展現況。博太生醫強調,在全球產業加速數位轉型和綠色轉型,以及中美貿易衝突的影響下,全球供應鏈必須重新構建,而台灣除了半導體產業外,還需拓展更多具有軟實力的創新動能,生技醫療產業被視為未來的關鍵戰略領域,而台灣在植物新藥領域已領先整個亞洲,全球第三支成功獲得藥證的植物新藥就是出自台灣,因此台灣在植物新藥的專業話語權上具備優勢,其中,博太生醫開創了全球首款應用於失智症的植物新藥,並已完成美國FDA核准的臨床二期(IIa)試驗,正積極推進至二期後段(IIb)。
「新模態藥物」(New Modalities)正逐步改變傳統藥物開發的舊有觀念,成為產業注目的下一波關鍵治療方法。本講座特邀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/興大精醫計畫 洪慧芝終身特聘教授/主任及新加坡商翡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陳昱宏生醫總監,分享產業趨勢與實務經驗,共同為台灣醫療進步貢獻力量。
美國針對關稅政策祭出強硬手段,恐針對藥品實施新一波的徵收調整,各界擔憂會增加買藥、看病的費用,甚至是藥品進不來,出現缺藥潮,影響民眾健康。衛福部長邱泰源日前回應,針對未來漲價的趨勢,已經做好準備;食藥署、健保署啟動藥品短缺機制,強調穩定供應鏈。
網站內容受光鹽智慧財產權保護